关山月李秋璜:从师生到人生伴侣,携手半世纪,伉俪情深令人赞叹
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关山月

1935年秋,广州的一处酒楼里,93小学的教工们正推杯换盏,这番情景,在路人眼中,可能会被认作普通的教职工聚会。

然而并非如此,惠如楼里的高朋满座,是同事们为了庆祝一位名为关泽霈的年轻教员的婚礼。

但是,在现场却不见洁白的婚纱,也不见新娘的踪影。是的,这场婚礼,只有新郎一人出席。

新婚夫妻是关泽霈与李小平,他们的结合,正是在新郎的同事们帮忙下,才得以达成。这一切,需要从二人的相识开始谈起。

1933年,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关泽霈进入一所小学教书,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,但是教书实属关泽霈的无奈之举。

关山月与妻子李小平在成都合影

因为他自小喜爱画画,由于家境贫寒,被迫放下画笔,拿起了粉笔,带着年幼的弟弟,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。

关泽霈与李小平的相识,便是在教室里。李小平是他的学生,一次,他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,读到了这样一段话,“父亲病倒了,没钱请医生,也许我要被迫退学……”

他不由联想到自己贫寒的家境,急忙翻到封面上,看到了上面的名字:李小平。

李小平是班级里学习最刻苦,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。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寒上学晚的缘故,她的年纪也是班级中最大的。

关山月在创作中

出于同理心和责任感,身为班主任的关泽霈自此便对李小平照顾颇多,即便自己也是生活拮据,却经常节省出来一部分钱,给李小平的父亲治病。

天不遂人愿,如此熬过了一年,李小平的父亲还是病故于一个凛冽的寒冬。

正如李小平当年所料想的那样,债主找上门,走投无路的她毫无办法,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她再次考虑退学的事。

一面是对知识和文化的热切追求,一面是窘迫贫寒的现实条件,如此巨大的矛盾压垮了这个16岁的姑娘,也让所有关心她的老师们看在眼里。

关山月《峨眉烟雪》,1941年作

一次,李小平望着水势湍急的滚滚珠江水,便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。眼看惨剧就要发生,在这关键的时刻,学校杂工杏姐抱住李小平,救了她一命。

李小平的如此举动震惊了学校的一众老师,所以,一个名为张英逢的老师牵头,大家共同资助了这个身世悲惨的小姑娘。

李小平得以从困境中脱身,此后,她白天正常上学,晚上便同杏姐一起做杂工,慢慢地开始融入到了教师们的生活中。

当然,作为班主任,关泽霈不仅仅在学费上同其他老师一样给予李小平资助,便是在伙食上,也在学校食堂中额外给其方便。

关山月在创作中

出于感激,李小平经常给关泽霈洗衣服、扫地。因为李小平聪明、懂事,关泽霈也十分欣赏,更多的还有一分同病相怜。

如此一来二去,二人感情逐渐升温,尽管两人相差7岁。但是这份情愫,始终止于良师益友的阶段,同事张英逢将一切都看在眼里,便伙同其他教师共同撮合,才使两人跨过那道心坎。

于是便有了故事开头的那顿宴席,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关、李二人家境实在贫寒,即便是他们的婚宴,都是同事们凑钱办的。

对于李小平而言,婚后的生活同之前别无二致,虽然同关泽霈结为夫妻,但是丈夫仍然是老师,是恩人。

1959年,关山月(右)与傅抱石合力创作《江山如此多娇》

李小平越发仰慕关泽霈,但是苦于自己的能力有限,不能为丈夫做点别的什么,便把满腔的感激化为动力,一面发奋读书,一面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。

而关泽霈,得益于妻子的帮忙,便能腾出来更多的时间练习作画。不久之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关泽霈拜入艺术大师、“岭南画派”创始人高剑父的门下,重新拾起了那杆落满灰尘的画笔。

这个岭南画派领袖见关泽霈下笔劲爽豪纵,颇有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之感,又尤其擅长山水画,便为其改了一个极为风雅、颇具意境的名字——关山月。

“岭南画派”创始人高剑父

彼时关山月刚刚拜入春睡画院,妻子李小平也当上了老师,一切似乎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

然而,沉浸在喜悦中的关山月并不知道,自己的人生将会如同那个古老的乐府诗隐喻,充满了离别的愁绪和怆然。

抗战爆发后,在日军肆意的烧杀抢夺之下,广州城内大半居民被迫转移,学校被迫关闭,李小平为此失业了。

那个时候,因为关山月的学业并未完成,所以二人没有同其他家庭一样出逃,没有东躲西藏。李小平踊跃加入了在营模范团妇女连,想要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广州城,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关山月作品

10月,广州沦陷,李小平从此失去了音信。关山月穷尽各种方法都联系不上妻子。次年,随着恩师高剑父迁居澳门,孤身一人的关山月没有第二种选择,也只好追随。

高剑父栖身澳门的普济寺中,然而此处却不比广州城。当时,惜才的高剑父体恤关山月的家境,可以免费让他入住春睡画院学习。

但时过境迁,关山月此时寄人篱下,高剑父尚且可以继续免除他的学费,但是无论如何却不能再照顾关山月的衣食住行。

普济寺的主持见关山月衣着寒酸,便答应让他住在香堂的厢房里,却不允许他在寺中搭食。

晚年时期的关山月与李小平

那时,关山月身上的钱,只能让他每餐弄来一个面包来勉强充饥。寺庙中的一个叫做慧因的和尚,见关山月如此辛苦,便不时为他送去一些食物。

因为慧因也对绘画颇有兴趣,两人在这段时间的来往中,逐渐熟稔成为挚友。

此后,关山月常常在清晨,第一声钟响时写生归来,在诵经声中与老师探讨作画,在鸟鸣声下研习笔法。虽然生活仍然处于温饱状态,但是画技日益精进,受益良多。

一日闲聊中,慧因劝关山月就此出家。诚然,出家并不能让生活因此变得富裕,但是安静的庙宇却能在乱世的烽火中,保护关山月画里那些瑰丽的古木与壮阔的山河。

关山月书法

回想在庙宇间的安逸生活,再思及久久联系不上的妻子,关山月陷入了沉默。他向友人坦言道自己有一个妻子,虽然在战乱中失散,但是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。

彼时的中国战乱四起,就算是身强力壮的男人都不能保证性命,何况一个手无寸铁的女子?通透的慧因用佛理劝关山月,但即便如此,也未能动摇他寻找妻子的决心。

在关山月的不懈努力之下,一次偶然,他辗转得知了在营模范团妇女连的下落。他当即怀着激动的心情,他再次写下一封信笺,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等待了两年多的时间后,寄出去的信件第一次有了回音。

关山月作品

得知妻子的消息后,关山月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。此后,他专心创作,其抗日题材的画作在香港、澳门一经展出,便名声大噪。

关山月因此受到很大的鼓舞,也因此认识到画作的力量,他想要到抗战前线去,一遍搜集素材,一遍办画展来振奋人心。于是,他拜别恩师,回到了广东。

回到内陆不久,关山月便迫不及待地,让李小平回到自己身边来。那是1941年的深秋,在山清水秀的桂林,阔别三年的夫妻终于重逢。

当晚,漓江浩渺烟波里,关山月郑重地刻下一枚印章,上书“关山无恙明月重圆”。

关山月与李小平

虽然天边的月,在细雨中辨不真切,但是案上宣纸,却被眼泪晕染出大颗大颗的圆,氤氲在空气中的,尽是喜悦。

此后,两人游遍桂林,又在花溪度过了一整个冬天。他们肆意山水,在清晨中描摹阳光,听着流水潺潺,在夕阳落山的时候回家,烹一壶热茶。

李小平也渐渐喜欢上了画画,同关山月一起写生。深夜,油灯将二人安静作画的影子拉长,和窗外的山川融为一体,不时传出二人低切的攀谈声,时间变得静谧而绵长。

后来,在仁人志士的筹划之下,一众人打算去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。听到关山月的提议,李小平二话不说便收拾行李与丈夫同去。

关山月《都江堰》

一踏入莫高窟,关山月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临摹的工程。因为石窟里面空间狭窄,关山月不得不半跪着,有时干脆趴在地上,李小平便不断给他递作画用具。

在莫高窟中,关山月常常一画便是几个小时,李小平便陪在身边几个小时。

尽管大漠的白日已经很长,但是关山月还是不满足,“要是有盏灯就好了”,听到丈夫如此说,李小平第二天便带着蜡烛和煤油灯。在太阳下山之后,李小平举着灯,和关山月两人一起蹲在狭小黑暗的石窟里面,丈夫画到哪里,她的灯便照到哪里。

关山月书法

二人用一个多月临摹了近百张壁画,他们在重庆办的展览再次引起业界哗然,郭沫若甚至称关山月为“中国国画的曙光”。

然而,关山月在此前的荣誉有多高,他在十年浩劫之中身陷的泥沼便有多深。

最黑暗的时候,甚至有人劝李小平与关山月划清界限。但是,挑粪、扫厕所,这些都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姑娘退却。

她想尽办法节省出来棉花给丈夫缝制棉衣,担心他在批判中受伤,哪怕关山月被极端分子剃头,她的眼中仍是一片清澈,一如当初模样。

关山月作品

直到云雾散去,关山月得以重新拿起画笔,他和身边那个一直不离不弃的姑娘,终于迎来了真正了诗酒年华。

她陪他东渡日本,远赴重洋,他们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传为佳话。

李小平一生极为幸福,直到1993年因病逝世,都在与关山月的相互敬重、爱慕中度过。

就连她后改的名字都和关山月极为相配,山月、秋璜,李秋璜。也许真就像她自己所说,她和关山月,早就在蹉跎的岁月中,慢慢化成了同一个人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